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简称 CUEB)创建于1956年,六十余年来,学校以培养“崇德尚能,经世济民”之才为己任,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重点学科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我校在财经类院校中位列全国专业学科水平第七。
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品牌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金融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是北京市金融人才培养支持基地,拥有金融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为适应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实施精益化教学。本培训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对市场经济中金融核心作用的认识,重点培养现代金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能性人才。
一、培训中心概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培训中心(简称“培训中心”)隶属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于2005年。培训中心主要致力于高端培训、课程培训班、国际化教育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海外考试考点及留学指导等关联业务。
培训中心培训业务涵盖党政干部培训、企事业单位内训和各类专题培训。培训中心汇聚国内各个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致力于开展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和大中型企业各类培训,打造一个学习党政精神及经济管理的高端平台。带领学员全面解读国家政策法规,学习国际前沿的资本战略理念和思路,分析市场发展趋势,掌握先进的管理手段及方法,整合人才、产业、资本等战略资源,创造企业价值。
培训中心依托学校优势专业,开设企业管理、社会保障、劳动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四十个培训方向。
培训中心是学校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平台,是学校与社会、企业联系的纽带和窗口。培训中心通过引进先进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管理模式、共享资源优势,现已形成“高质量课程,高标准服务”的培训特色。培训中心开展的各类业务正在改变国内传统培训模式,开创具有自身特色和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和搭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与个人的学习交流平台,为每个人的“再学习,终身学习”提供独具特色、个性化的培训深造方案。
二、培训方向
资本市场与金融工程
三、项目优势
1、案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习等多种形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定期组织相关的实践拓展活动,方便人脉拓展。
四、培训时长
1.5年-2年
五、培训方式
周末班/远程班
六、开设课程
(每年按最新“培养方案”及行业趋势调整。)
课程设置 | 课程介绍 |
西方经济学 | 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学基础学科,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 |
国际经济学 | |
货币银行学 | |
财政学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
保险学 |
1、主要介绍金融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的运作机制,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贵金属、基金市场等; 2、帮助学生了解投资决策和管理; 3、详细介绍了公司价值增长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及公司投资、公司理财、公司治理、并购重组的相关知识,旨在培养通晓公司金融实务, 具备公司投融资技能的高级投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4、课程涉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信息化金融、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及格局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
国际金融学 | |
证券投资学 | |
公司金融 | |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 |
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 | |
金融计量学 | |
金融风险管理 | |
互联网+态势下未来金融发展趋势 | |
金融衍生品投资(期权、期货、股票等) |
七、培训资料
1、填写报名表
2、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各2份
3、身份证复印件2份(中国学生)/护照复印件2份(国际学生)
4、1寸免冠彩照2张,2寸免冠彩照2张(白底)
5、培训费 26800 元/2 年,报名费 200 元
八、证书授予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54号文件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关于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规定:
1、学完规定课程并考试合格,颁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课程培训班》结业证书;
2、同等学力硕士申请有关规定:
符合资格申请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的学员,可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①通过研究生院五门院考;②通过5月同等学力国家统一考试;③通过论文答辩。)(国家教育部学位网统一可查)
联系老师: 赵老师
咨询电话: 18911477691
赵老师
报名邮箱: edu@eduour.com
社会的发展比较迅速,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者,由于专业知识长时间得不到更新,而面临淘汰,于是部分工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
在职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更为完善的专业知识对事业方面的长远发展有帮助,因此其报考人群逐年递增。一般